肩扛发展计民生——中方县泸阳镇干群结对助力人居环境提升
2022-05-30 10:56:23          来源:中方县融媒体中心 | 编辑:周喜 | 作者:欧阳婷          浏览量:58688

中方融媒5月30日讯  中方县泸阳镇坚持“干群联动、源头管理、突出特色、持续发力”原则,建立泸阳集镇门店干部包保机制,干部用心用情,协助门店经营户主解决实际困难,工作凝心聚力,以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为契机,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建设美丽乡村提供有力支撑。

在泸阳镇干部的办公桌上,都有一本醒目的红色小册子,册子上面写着“走访帮扶记录本”,这本走访帮扶记录本不是扶贫走访本,而是干部与商户许下的“走一走”“帮一帮”的约定。今年四月,泸阳镇在集镇推行干部联系商户工作制度,将该片区内的428户商户划分为6个网格,安排全镇147名干部进行结对帮助,每名干部对接3—4户商户结成了帮扶“对子”。试点“干部+商户”模式,是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一个创新性举措,该镇制定了专门工作方案,建立“周上户、月帮扶、季评估”绩效考核制度,要求结对干部每周走访帮扶商户,每月梳理帮扶事项,在掌握商户经营状况的同时,督促商户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引导商户主动参与街道环境整治、文明城市创建、维护市场经营秩序等主题活动,把结对干部培养成人居环境的宣传员、政策服务的联络员、营商发展的办事员。每季度对结对干部服务商户情况进行评估,年终评选“干部服务之星”和“五好示范商户”。

一句牵挂成伙伴“这个货物架不能放外边,得搬屋里边,店外边有墙上这个牌子就行,把这个广告牌撤了,还有店外边台阶以上的门前卫生每天要打扫干净。”5月22日,中方县泸阳镇机关干部陈先利正在包联门店桥头酒楼督导整改门前环境卫生。像陈先利这样的机关干部包联沿街门店,泸阳镇每位机关干部都有自己的责任田,有明确的包联经营户,有的干部每天上班前、下班后就主动到门店“打卡”,帮助门店管好自家三亩地,念念开门生意经。为提高包门店干部的业务素质,该镇对干部每月组织一次业务和理论培训,深入群众开展文明礼仪、健康卫生等教育、培训和宣传,提高群众环保意识和健康知识知晓率;督促指导结对子对象积极开展和配合人居环境提升工作,并运用创卫知识和标准指导其整改;对照美丽乡村建设标准,组织带领商户和群众开展卫生大扫除,净化庭院、卫生单位、卫生商铺等评比活动,通过评比树立先进典型,进一步推进创建工作。据统计,仅五月份,包点干部通过微信群发送工作信息3000多条,工作图片2000多张,到点帮扶1700余次。

“我结对的4个商户,都是汽修行业,这段时间我每周都会上门去了解经营情况,看看房前屋后卫生,问问有什么要帮忙的,一开始人家只把我当来检查,现在已经成了朋友了。”说起与商户结对子的事,泸阳镇干部向乃文不免有些激动。不仅要为商户把把脉,还要当商户知心人,和门店一起筹谋划策、身体力行,听民情、知民意、解民忧,既创建焕然一新的人居环境,又提升以人为本的管理水平,以人才链的“强”,激发创新链的“活”,托举环境链的“优”。 

“往细处抓、往实处做。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工作督导,努力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规范化、常态化。”泸阳镇党委书记杨小平在该镇人居环境主题论坛上交流发言时说。泸阳镇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引导,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包点干部发挥自身优势,创新方式方法,大力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示范意义和先进典型,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关注、支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不断增强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据了解,该镇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坚持规划引导,科学精准分类整治;坚持“一治”带“四治”,促进村容村貌、户容户貌、村民精神风貌全面进步、整体升级;坚持党建引领,推行“党建+微网格”治理模式、村民自治模式、乡贤能人治村模式,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坚持考核评比机制、挂牌督办机制、鼓励创新机制,不断巩固整治成果。聚焦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农村建筑垃圾集中分类处理、村容村貌环境整治、农村特别是主街主路美化绿化、村庄风貌引导和改造提升等10项重点任务,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由抓点连线向全域覆盖的纵深发展,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

一子落而满盘活,泸阳镇以“链式发展”壮大规模,以“五个到户”提升层次,以“干群同心”释放活力,统筹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让环境成为发展的“最硬支撑”。

责编:周喜

来源:中方县融媒体中心

本作品由中方县融媒体中心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